形态描述
量度:全长约1500,嘴峰32,翅265,尾1200,跗蹠72毫米(♂)。
形态 头和颈白;自额贯眼以至后项,围以一道黑圈,眼下另有一白斑。上体棕黄,各羽狭缘以黑色,上覆羽白,而具黑色和栗色羽缘;次级飞羽黑褐,而具白斑和棕黄色羽端;初级飞羽暗褐,而缀以白或棕色斑点。尾羽20枚,其中央二对特长,呈银白色,而杂以多数黑栗相并的横斑,羽绿转为桂红色。喉与胸间横直以黑带;胸与胁羽白,杂以黑斑,并阔绿以浓栗色,使下体大部呈为此色;腹部中央黑,尾下覆羽亦黑,羽端缀以棕斑。雌雉羽色远不如雄者之艳丽,尾亦短,仅为雄者三分之一黑色的斑杂状,羽干棕白,在上背更扩大为显著的矢状白斑;飞羽呈棕、栗色横斑相间状;上体余部灰褐,满缀以黑纹;中央尾羽相同,隐约有栗褐缀黑的横斑;胸与胁均栗色,而羽端杂以棕灰和白色;腹以次纯淡棕黄色。眼红褐色;嘴呈角色,基部带绿;脚和趾角褐色,爪亦然。
形态 头和颈白;自额贯眼以至后项,围以一道黑圈,眼下另有一白斑。上体棕黄,各羽狭缘以黑色,上覆羽白,而具黑色和栗色羽缘;次级飞羽黑褐,而具白斑和棕黄色羽端;初级飞羽暗褐,而缀以白或棕色斑点。尾羽20枚,其中央二对特长,呈银白色,而杂以多数黑栗相并的横斑,羽绿转为桂红色。喉与胸间横直以黑带;胸与胁羽白,杂以黑斑,并阔绿以浓栗色,使下体大部呈为此色;腹部中央黑,尾下覆羽亦黑,羽端缀以棕斑。雌雉羽色远不如雄者之艳丽,尾亦短,仅为雄者三分之一黑色的斑杂状,羽干棕白,在上背更扩大为显著的矢状白斑;飞羽呈棕、栗色横斑相间状;上体余部灰褐,满缀以黑纹;中央尾羽相同,隐约有栗褐缀黑的横斑;胸与胁均栗色,而羽端杂以棕灰和白色;腹以次纯淡棕黄色。眼红褐色;嘴呈角色,基部带绿;脚和趾角褐色,爪亦然。
生物学
生态 栖于多林的高山中。善于奔驰,飞翔亦强有力。常10—20只雌雄混集成群,一受惊动,即直飞林间树上,不易发现,食物为各种坚果、浆果和种子等。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
肉味较一般雉类为佳。尾羽可供艺人冠饰用。雄鸡头尾俱全的皮张亦供销国外。此雉国内外多有饲养,易于驯化。